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

共同追求美好生活——鹤煤公司保障职工利益促发展纪实

2018-01-11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在美丽的豫北煤城鹤壁,每一天都会有让人感动的故事。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似乎每一个感动都充满了十足的“煤”味。在这里,鹤煤公司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幸福,不断增强职工的幸福感,用一点一滴的凝聚与累积,一丝一缕的努力与坚持,让职工美丽的笑容绽放在这片热土上。

编织美好梦想

韩雷曾经是鹤煤十矿机电队的一名电工,2016年8月来到富士康后他心里还充满落差感。但看到大部分人都安心工作,企业领导又时常来慰问,韩雷就慢慢想通了。通过努力,他被富士康厂部主管提拔为线长,还被评为“优秀员工”。“现在工作也不累,收入比矿上至少翻了一番。我现在就想多存点钱,让老婆孩子和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韩雷高兴地说。

与河南郑州富士康开展的劳务输出工作,是鹤煤公司对分流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大胆探索。

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很多职工摒弃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穷家难舍”的思想,干部与职工同劳动,彻底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增强了职工靠勤劳的双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劳务输出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让职工留得下、稳得住,相关部门制定了《鹤煤驻富士康劳务输出人员日常管理办法》,创新了“公司+基层+厂部+线组”的四级管理模式,推行了厂部负责人24小时值班交班制度和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并初步实现精准输出。同时,鹤煤驻郑州富士康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企业之歌》传唱,“喜迎十九大,党员做表率,二次创业我争先”千人签名誓师会等活动,增强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截至2017年年底,鹤煤公司向富士康劳务输出总人数超过3631人次,职工直接创收8888万元,企业减少工资性支出5060万元。

谱写和谐乐章

“楼道畅通了,路灯亮了,小区内也安上监控了,住着也舒心了。老百姓期盼的便民设施也升级了,鹤煤职工家属终于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了……”

在已经完成“三供一业”改造工程的小区采访,记者看到小区内鹤煤职工的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感慨的话语,一句连着一句。“三供一业”改造工程温暖了民心,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提升了鹤煤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按照河南省属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时间表,2016年年底,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整体分离移交协议全部签订;2017年6月底,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全面完成分离移交。在分离移交工作中,鹤煤公司承担职工家属区共65个,住户3.3万户。时间之紧、力度之大、要求之严,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为确保工作按时圆满完成,鹤煤公司狠抓工作进度,同时,又站在为职工负责的角度,狠抓“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施工质量,让职工家属满意。在鹤煤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全部结束,6月底全部进行了分离移交。

同时,在移交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鹤煤公司提早动手,对3万多名移交对象的8万余份身份证、户口本、居住地、党组织关系、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逐人核对,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在2017年6月底,完成退休人员移交30864人,移交退管服务人员84人,为退休人员办理了党组织关系转移、档案转移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移交任务。

敲响幸福之门

“石书记真是个大好人。他了解到我丈夫去世,留下三个儿女的情况后,就与金凤岭合作社沟通协调,安排我去合作社务工。现在我每个月都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并且不用离开家,方便照顾孩子。”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石强,毕吕寨村民魏元珍点头称赞。

2015年秋,38岁的双祥分公司供应科副科长石强,带着鹤煤公司党委的殷殷嘱托和广大职工的深情厚望,来到鹤壁市鹤山区毕吕寨村挂职第一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村民建立农业合作社、盘活全村撂荒土地和荒山资源、发展林果业和休闲旅游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从村庄通往金凤岭的农忙路也铺成了水泥路,毕吕寨村群众祖祖辈辈雨天不敢通过胶泥地的困难彻底成为历史。2017年7月份,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带领市相关部门到毕吕寨村参观,对毕吕寨村精准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鹤煤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扎实有效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肩负起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鹤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强岱民表示。

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从2012年年底开始,煤炭企业遇到了空前困难的经济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稳定任务,面对广大职工的热切期盼,鹤煤公司立足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围绕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不断强化创新,相继推行了资金帮扶、技能帮扶和心理帮扶“三大帮扶”,维护了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大局。2017年,在资金帮扶上,共慰问困难职工4014户,发放慰问金128.73万元;在技能帮扶上,变“输血”为“造血”,继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帮扶培训,目前已有1000余人实现了转岗就业;在心理帮扶上,帮助职工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广大职工绘出了一个爱的春天。(张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