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

强基固本, 推动煤炭经济高质量运行

2020-01-01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亦趋明显。进入10月以来,市场需求趋缓,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向宽松方向转变,全社会存煤水平总体较高,带动煤炭价格稳中有降。以库存为例,10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库存6400万吨,比年初5500万吨增加9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约1.45亿吨,处于历史高位。业界预计全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小幅增长,供应端煤炭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已由总体平衡向宽松方向转变。

同时,随着煤矿新增产能继续释放、新能源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煤炭供给将进一步向宽松方向转变,煤炭经济下行压力有加大趋势。老矿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同样面临诸多困难。煤炭资源枯竭,结构单一,负担沉重的难题待解;矿区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人才流失的问题严重;老矿区产业多,开采地分布零散,矿城发展失衡的矛盾突出;转型发展思路不清晰,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诸多。因此,摆在煤炭行业面前的转方式、调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艰巨。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行业自身又有诸多难题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煤炭经济的高质量运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首要的是稳字当头,稳市场、稳运行、稳价格、稳预期,确保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维持煤炭行业的长期平稳竞争态势。这是巩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需要,也是实现煤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必须强之固之。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维护煤炭市场稳定。近5年来,我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8.1亿吨,从业人数减了264万,生产布局优化,产业集中度提升,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煤炭市场相对稳定,煤炭企业和职工享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不足6000处的煤矿中,仍有半数左右为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且随着采深增加,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矿井灾害耦合发生,不安全的、落后的煤炭产能仍需加快退出步伐,结构性去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产能减量置换、调峰与应急产能储备、中长期合同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最低最高库存、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和企业信用评价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性成果要巩固好。

二是靠科技创新,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艰苦行业,用人多,包袱重,效率低。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为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了突破口。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正在改变煤炭生产方式。过去,煤炭生产要靠人海战术,现在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煤矿只用300来人,千万吨级的矿井也就不到1000人,效率高了,成本低了,安全又有保障,智能化是煤矿的一个好出路。截至目前,全国有152处煤矿建成了18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巡检、选矸等11种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应用,掘进、喷浆、搬运等19种机器人已立项研发。以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未来煤炭行业要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把人减下来,把效率效益提上去。

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尽管煤炭行业已经享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但梳理煤炭行业盈利情况发现,处于微利、利润平衡点上下的煤炭企业还有很多。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不能只靠外力,更要练内功。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方式要转变,产业结构要优化,新旧动能要转换。煤炭生产首要的是确保安全,不能以量补价,当以需定产、以销定产,提高煤炭主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加快探寻新产业、新模式,立足企业实际,从全局着眼,让煤炭产品形成产业链,让煤炭产业上下游成一体,让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体系,如宁煤煤制油项目朝着宜油则油、宜化则化的方向前进,淮河能源集团的煤电一体化运营等。

总之,实现煤炭经济高质量运行,政策等外力固然重要,但最终要靠煤炭自身,全煤行业要多做强基固本的工作。

据《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