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对标提升,既是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推动集团公司创建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重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积极开展对标管理的各项要求,针对机制不活、管理不细、品牌不强、人才短缺、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把2022年定位为“对标改革提升年”,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实施寻标、对标、达标、超标。上半年,实现收入5.28亿元,完成计划的192%,同比提升35%;实现利润2859万元,完成计划的309%,同比提升262%;实现人均工效5.38吨/人/月,同比提升62%,企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对标机制创新,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激活力
重装公司对标郑煤机实行干部制度改革,取缔“终身制”,开展“竞聘制、任期制、岗薪制和末尾淘汰制”的四制改革,干部流动率达到30%以上,构建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干部梯队,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开展用工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采用“正式工+劳务工+业务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用工形式跟随业务灵活变化,形成科学的市场化人员流动机制。
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在管理人员层面推行“岗薪+绩效薪酬+项目工资”制;一线职工层面推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计件工资制”、“承包制”;在技术人员层面实施“积分制+项目制”,以分配机制改革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对标品牌建设,实施营销机制改革拓市场
重装公司积极开展营销体制改革,组建区域销售团队,建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营销激励机制。
定位好“三个市场”,内部市场抓服务,配套市场拓增量,终端市场强品牌。该公司先后与郑煤机、北煤机、山东能源、平阳重工等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订单业务大幅提升。与国家能源、广西东怀、四川川煤实现终端市场合作,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标总体规模,实施产能提升增效益
为进一步提升产能,重装公司抓住当前市场机遇,从生产各个工序入手,全面对标山东矿机等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在原有装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产能同比提升53%,人均工效同比提升62%。
对标成本管控,实施降本增效强竞争
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成本管控方面,重装公司通过设计优化,材料利用率提升到84%,接近郑煤机水平。通过采购优化,钢材采购价格同比下降2%,辅材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1%。通过生产组织优化,电费同比下降3%,油品同比下降32%。通过研究政府惠企政策,获得企业新型学徒奖补、利息减免、满负荷生产奖等近500余万元。
上半年,该公司制造成本同比下降近20%,降本增效实现价值2200余万元。
对标创新管理,实施强企工程添后劲
重装公司建立创新成果收购奖励机制,激发大众创新积极性,评审收购“五小”创新成果项目76项,创效近900万元。先后取得国际焊接体系证书、专利安标160余项,自主研制的ZFA10000/22/35D放顶煤支架一次性通过国家安标中心A类支架型式试验,在大倾角超前支架、巷道支护、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重装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今年上半年,对标改革提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品牌影响力低、技术力量单薄、终端市场竞争力弱等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重装公司将保持清醒头脑,发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矢志改革、永不言弃’的改革重生精神,持续强化对标,从面到点、由表及里、自浅入深,持续发挥对标管理提升引领作用,勇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持续推进优化改善,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成本管控、产能提升、质量提升的保障作用,市场开发的龙头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治理能力,分阶段达到‘跟跑、并跑、领跑’的目标,朝着行业一流企业迈进,为集团公司创建一流企业贡献重装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重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广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