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领航 劈波斩浪——记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焦煤九里山矿

2023-05-22 来源:河南能源

  “C位出道”打造“最强大脑”

  “如果说,传统矿业给人的印象是脸上沾满煤灰粉尘的矿工、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繁杂困难的采矿程序,那么智能化便意味着为矿山装上了‘最强大脑’。”焦煤九里山矿矿长狄满洲如是说。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九里山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从改造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入手,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建成了融合矿井安全监控、水文动态监测、井下人员定位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各生产要素实现了“一张网”可视化监管和智能化远程集控,着力打造智慧矿山。

  在该矿调度信息指挥中心,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对井下皮带、供电、排水等系统设备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和开启关闭。按下按键,井下乳化液泵、胶带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采煤机等配套设备立即联动运转,总控台上实时显示各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实现了对井下瓦斯、粉尘、温度、水位、设备等参数的实时化、动态化监测监控,提高了安全预知能力。

  这些地面与井下跨越空间的操控,井上与井下零距离的信息对接,都是该矿打造“智慧矿山”的真实写照。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九里山矿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智慧革命。

  据了解,该矿已建成涵盖数据共享、安全诊断、协同控制、科学决策等功能应用服务的调度信息中心、6个自动化子系统和13个信息化系统,并先后建成1509、东二、1613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607回风巷里段智能化煤巷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已延伸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智慧升级筑牢“安全屏障”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九里山矿着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预警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逐渐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监控,解决了多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卡脖子”难题。

  “刘书强,16三变5-25开关选漏跳闸,请立即前往处理。”5月5日,在九里山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笔者看到该矿电力监控操作员宋明明通过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向掘二队当班电工班班长刘书强发出实时信息,通知他到变电所处理故障。接到通知的刘书强迅速赶到变电所排除故障,在汇报了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立即进行了安全送电。

  为提升矿井安全系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九里山矿结合矿井实际,组织开展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将现有资源整合改造,对井下供电、主排水、压风机余热利用系统等13个子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对现场信号模拟量采取动态采集的方式,实现远程控制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定位和报警、实时记录运行数据等功能,减少现场操作人员,达到了合岗并岗、一专多能的目的,降低了误操作率。

  “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能够对矿区核心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在线预警、精确定位故障位置,从而进行快速维修,保障关键生产设备可靠运行,全面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该矿调度室主任蒋威介绍说。

  据介绍,该矿技术人员克服了网络稳定性差、现场工况条件复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智能化监控全覆盖。

  精准操作实现降本提效

  “井下开采煤炭,大多深入地下几百米。通过智能化建设,矿井可以更方便、准确掌握大量数据,摸清井下复杂的地质环境,为安全、高效开采创造有利条件。”九里山矿党委书记许成富说。

  在距离地面320米深处的矿井里,九里山矿采二区职工吴顺刚“一声令下”,就可以在采煤工作面400米之外的智能集控中心远程一键控制机器启停。该矿调度员常永明告诉笔者,相比于过去的人工开采,智能化建设使40年的老矿“焕然一新”。

  对于“智慧矿山”建设,该矿采二区职工冯二军颇有感触地说:“使用智能化设备和新技术以后,我们当班人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不少。”

  九里山矿通过智能管控平台、自动化系统及智能化工作面的建设运用,不仅优化了生产工序,而且现场作业人员由原来的25人减少到现在的9人,每月为矿井节约资金约40余万元。同时,生产效率提高了36%,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运行。

  据了解,该矿还聚焦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定期召开协调会,分析解决智能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智慧矿山建设跑出“加速度”,使设备智能化开启运行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智能矿山建设,是风口也是未来。在新技术的辅助下,九里山矿将在智慧矿山建设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更辉煌的新篇章。”狄满洲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