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沉陷区变身 “金山银湖”

2025-04-10 来源:河南能源

  春风拂过,焦煤赵固一矿的矿泉湖湖面泛起粼粼波光,与岸边大片灿烂的油菜花海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4月2日,站在矿泉湖新修的生态堤坝上,焦煤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总经理荣红军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去年这儿还是一片坑洼不平的沉陷区,如今已然鱼跃鸟飞、油菜花香!”

  作为焦煤公司生态治理的“先锋队”,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以“经营三问”破题、“四效同提”攻坚,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蹚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产业激活—民生惠及”的绿色发展之路。

  绝产地变成“高产田”

  “我们系统研究了山东、淮北等地的治理经验,在提炼共性经验的同时,聚焦赵固矿区地质特征,创新实施差异化治理方案。”该公司工程队副队长谢治国指着连片的复垦区介绍。通过改良传统复垦技术,绝产耕地实现了“本土化改良”。

  据了解,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先后赴淮北、徐州、平顶山等沉陷区,考察学习复垦模式。结合焦煤公司实际,按照一类一策、一矿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则,在实践中总结出网格式、条带式、充填式等治理模式,并创新推出“网格化精准复垦”模式,将沉陷区细分为多个治理单元,运用泥浆充填工艺修复地裂缝。

  在赵固矿区马正屯村,125亩绝产地通过“充填式复垦”实现耕地重生,实现了焦煤公司采煤沉陷区绝产地退还“零”的突破,构建起“生态修复—土地归还—农民增收”的良性闭环。

  马正屯村村民老李看着复垦后的土地,笑得合不拢嘴:“之前这儿坑坑洼洼的,根本没法种地。现在可好了,宏云公司把地整好了,我又能接着种庄稼了,这可是办了件大好事!”

  为给每块土地“建档立卡”,荣红军带领团队跑了多个矿井,量身定制复垦方案。“就像医生问诊,得全面了解土地的‘病症’,因地制宜地开展整治工作,才能在保障治理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在古汉山矿治理现场,技术员张鹏宇说道。

  据统计,2024年,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累计完成749亩土地复垦,全年土地复垦项目收入800余万元,占全年营收28%,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地方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煤矸石筑起“生态堤”

  “地质灾害治理乙级、环保工程贰级、劳务资质三证齐发,让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从‘施工队’升级为‘正规军’!”该公司副总经理孔顺利展示着资质证书。

  资质升级后,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成功打开了生态市场新空间。该公司组建起一支十余人的专业施工团队,适时开展水淹路垫路、堤坝加固、道路整修工程、苗木绿化等工程项目。在赵固二矿铁路专用线韩营村段,该公司采用无人机测绘与网格化复垦工艺,完成了800余米“民生路”的垫修加固工作。

  “以前一下雨就淹路,现在小汽车能直接开到地头!”韩营村村民韩大爷指着新修的路感慨道。

  在赵固二矿小罗召堤坝施工现场,该公司副总经理毋常见抓起一把矸石填充料介绍:“这些煤矸石过去是废物,现在成了护坡‘主力军’!”副总经理刘伟进一步解释,“利用矸石替代传统土方修筑堤坝,可以提升抗冲刷强度,后期维护成本也会降低。”据统计,2024年该公司生态修复收入达1120余万元,约占全年营收40%。

  老矿坑化为“聚宝盆”

  在赵固一矿1700亩水域治理中,轰鸣的湿式推土机正平整着矿泉湖西岸土地,船式挖掘机精准清淤……

  自2024年初以来,宏云生态治理分公司按照焦煤公司、赵固一矿规划安排, 对赵固一矿进矿公路东侧采煤沉陷区水域生态进行修复治理。为切实做好沉陷区修复工作,该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协同、全员联动配合的工作推进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项目方案,现场调研,明确责任分工及措施,最终确定挖深垫浅、条带式复垦的生态治理模式。

  如今,该公司利用抽排的50万立方米积水打造出矿泉湖路亚基地,投放鲈鱼、鳜鱼等鱼苗10万尾,金黄的油菜田与碧绿的湖面相映成趣。据估算,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培育”模式,2025年渔业养殖、生态观光项目将实现可观收益。

  钓鱼爱好者李先生赞叹:“这里既能划船垂钓,又能赏花观景,是垂钓爱好者的‘微度假’天堂!”

  “以前这儿的沉陷区就是‘生态伤疤’,看着让人心疼。现在,你瞧瞧,赵固矿区千亩沉陷区变成了‘鱼米之乡’!”焦煤公司征迁复垦办公室主任常刚伟感慨道,宏云人用实际行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真真切切地写在了这片土地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