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焦煤中央医院探索一站式康养产业新模式

2025-04-16 来源:河南能源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康养+”产业融合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新途径。焦煤中央医院通过统筹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打造“医、康、养、护”多位一体服务体系,让银发族过上“医疗+养老”的幸福晚年生活。

  借助医疗优势

  打造“医养”新高地

  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医养并重”的刚性需求,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焦煤中央医院依托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焦作市首家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机构——慈佑颐康院,以“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创新模式,为破解“养老院不治病、医院不养老”的问题提供了实践样本。

  “慈佑颐康院距离焦煤中央医院仅100多米距离,建设的初衷就是想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治疗功能有机结合,采用生活照料加康复关怀的医养一体化新型发展模式,让住在这里的老人零距离享受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健康养老服务。”焦煤中央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好斌如是说。

  “目前我院共开放床位176张,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率占实际运营床位的72%。失能照护专区100张床位,每张床位每月费用5500元,仍供不应求。”慈佑颐康院院长刘卫国介绍。

  数据显示,2024年,焦煤中央医院老年病科接诊量同比增长37%,康养业务正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极。

  依托生态资源

  打造绿色“颐养”福地

  “焦作市的养老机构我都跑遍了,看到慈仁‘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我马上让女儿帮我办理了入住手续。”焦作市棉纺织厂退休职工、94岁高龄的孙阿姨说道。

  焦煤中央医院另一个康养项目——慈仁颐康院坐落于环境优美的焦作市人民公园院内。这座康养机构,前身是1952年建成的焦煤职工疗养院。2023年,焦煤中央医院注入500万元改造资金,将原本斑驳的红砖楼改建成“公园里的幸福家园”。

  “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自然疗愈力。”焦煤中央医院院长范波胜轻抚着百年梧桐树说,“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市区的5倍至8倍。”

  改造后的慈仁颐康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康养优势:老人们晨间在森林步道进行康复训练,午后在梧桐树下参加养生讲堂,夜间伴着虫鸣进行中医足疗……

  “养老不是被动接受照顾,而是重建生活秩序。”慈仁颐康院院长王东指着正在台球室挥杆的老人说。

  数据显示,改造后,院区入住人数从原来的不足30人跃升至近80人,慕名而来的老人最看重的是“医院级保障+公园级生态”的独特体验。

  融合文旅资源

  营造文化“宜养”胜地

  清晨7点,72岁的退休教授陈老师在恒温泳池完成百米游泳后,沿着玻璃廊桥步入院区休闲花园。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的生理数据,同步传输至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云端健康管理中心。在他旁边,一群小燕子掠过中式园林的飞檐,与康复步道上做呼吸训练的老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生态图——这里是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这座嵌在全国AAA级旅游景区龙佰康养城内的医疗综合体,将山水禀赋转化为康养资源:康复医学中心与中式风格蝶园比邻而居,安宁疗护病房推窗即见绿植长廊,恒温泳池的波浪与院区人工溪流同频共振。“我们要让医疗精度与生态美学共舞。”马好斌指着云雾缭绕的远山。这里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6000个,是天然的康复催化剂。在焦煤中央医院顶层设计定位中,南院区瞄准“全龄段·全周期”高端康养市场,构建起分级服务体系。“国际先进的设备技术,加上中央医院专业的医护团队,构成完善的老年康复管理机制和医疗服务流程。从日常就诊、健康体检、康复训练、急诊医疗等多个方面,让入住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中央医院南院区负责人李亚楠自豪地说。数据显示,入住这里的老人平均医疗支出较居家养老下降41%,而生存质量评分提升2.3倍。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创造性打通“医—养—旅”价值链。76岁的肝癌术后患者张美云对此深有体会:“在汗蒸馆做中医理疗时,窗外就是小桥流水,很惬意。这种身心双重疗愈,是普通三甲医院给不了的。”张美云的儿子算过账:在此康养的费用虽比普通养老院高45%,但省去了频繁转院的折腾,实际节省隐性成本超30%。

  焦煤中央医院多元化的医康养服务,不仅赢得了老年人的赞誉,同时也收获了社会的认可。2024年3月,慈佑颐康院荣获“焦作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7月,获评河南省首批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今年2月,焦煤中央医院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老年健康服务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焦煤中央医院三个院区共收住60岁以上老人278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01岁。这家老牌煤炭医院通过重构“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业务链,不仅破解了“医疗资源闲置”与“养老需求外流”的双向困局,更在传统医疗业务基础上开辟出年均增速10%的康养产业,为煤炭企业医疗机构转型提供了“医疗托底+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