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煤矿青年运动97年回顾”之二 奋发图强 与祖国共奋进——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之际

2022-05-12 来源:河南能源

  在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焦作煤矿工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生存环境到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帝国主义奴役下,生命得不到保障的“煤黑子”,成为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他们以感恩的心态,决心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1949年9月,焦作矿务局成立,1951年1月9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焦作矿务局总支成立。此后,团组织历经焦作矿区团委、共青团焦作市委、焦作矿务局团委的变迁。到1985年,焦作矿务局基层团委达19个、下设389个团支部,团员达8864人。

  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焦作矿务局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之一,大批青年走进了焦作煤矿,投入到建设祖国的热潮中。

  1958年,焦作煤矿青年工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号召,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效率。

  机修厂24岁的共产党员郑全斌提出,将以前完全靠手工加工的电器开关上的铜零件改为用胎具铸造。他多次登门拜访75岁的铸造工郭长富,请老人传授铸铜脱模技术。在机修厂党委、团委的支持下,郑全斌根据本厂经常生产的开关零件,共绘制了14套铸件胎具的图纸,用砂轮来代替钳工的工序,效率提高了6倍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果瓦廖夫”。

  《河南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的篇幅,组织开展了“学习郑全斌”活动,24岁的郑全斌成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全国青年群英会。

  王封矿王金生快速掘进小组,推广了综合工作队、平行作业,成品棚一次成巷及挂边线等15种先进经验。在井下大搞技术革命,采用了漏斗式一次采全高的方法,掘进回采同时并举,使掘进效率大大提高,由1950年的0.3米提高到0.8米以上。王金生创造了连续13年安全快速掘进的卓著成绩,被评为工人工程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青年群英会,还代表中国矿工参加了在波兰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矿工大会。

  焦作王封煤矿支护能手李耀东在全国煤矿现场技术比武中,以两小时搁3棚,挑9个顶的成绩拔得头筹,荣获了全国煤矿一级支架标兵的光荣称号,他从1958年以来曾经9次创造了矿、局和省煤矿支架的新纪录,平均每班达到17棚,比定额提高8倍。他还摸索出“三冲”(冲上帮,冲下帮,冲中腰线)、“四勤”(腿勤跑、眼勤看、耳勤听,手勤动)的一次成棚的先进经验,被称为“活武松”李耀东。他带领的煤炭部先进经验传播队在全国煤矿示范、传播先进的支护技术,极大地改进、提高了煤矿的生产工艺水平,促进了煤炭事业的发展。

  王封矿117地区在大井的深部,有300多万吨的储量,从上向下掘,坡陡、水大、岩石硬。矿上从1957年就着手搞这个地区,直到1961年才掘进了70多米。

  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程铁头临时组建的青年掘进队。他们第一天到现场,看见巷道淤得只剩下一尺来高了,程铁头毫不迟疑地脱光衣服,第一个钻进去。工人们也都照着铁头的办法去做。铁头领着大家辛辛苦苦干了7天,70多米的巷道终于恢复正常的高度。

  掘进平巷的时候,淋头水像瓢泼大雨似的,他们把掘进头劈为两半,掘这一边,把水拦到那一边;掘那一边,把水拦到这一边。掘进头的水威胁小了,大家干活畅快,三班掀起了竞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程铁头带领的青年掘进队终于开出了117地区。程铁头也光荣地参加了全国青年群英会。

  在“一五”、“二五”期间,焦作矿务局有1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有3人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5人代表集体和个人参加了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青年群英会);1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煤矿先进集体;4人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16人被评为河南省工业劳动模范;50人被评为河南省工业先进生产者。

  李封五四青年采煤队大战天官区的事迹,是当时影响最大、最为典型的一项功绩。

  “天官区”的煤田储量达两千多万吨,但这块煤田瓦斯大,水大。一分钟涌水60多立方米,出一吨煤就要排20多立方米的瓦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给出结论:“瓦斯和水的问题没法解决,这个地区只有关闭。”

  1967年1月,五四青年队开进了天官区。刚开工不久,突然煤墙大量片帮,底板温度下降,煤墙内不时发出“呼隆、呼隆”的响雷似的响声,这是瓦斯突出的预兆。他们当即决定采取打深眼,放震动炮的办法,共产党员周德让抢先抱起电煤钻,冲了进去,他刚打完第一个炮眼,顶板就急剧来压,大风裹着楝子大的煤块,像雨点一样打在他的身上。老工人、生产组长郭进才上去就要夺周德让的电钻;共产党员、老工人李明占也抢了上去……周德让说:“跟瓦斯决战要分秒必争,咱们一块干!”于是三人伙抱着一个电钻,合作分工,很快打完了炮眼。

  他们就是这样,发扬死打硬拼的大无畏精神,征服了一个个“火药洞”,撬开了一个个“老虎口”,三年共为国家生产煤炭60多万吨。

  1975年参加工作的王封矿采三队青年工人郭修民是个高中生。一次,郭修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忙着放顶,一块铁片飞起来像颗子弹打进了他的脖子里,顿时血流如注,疼得他浑身直颤抖,但他硬忍着一声没吭,用毛巾往脖子上一扎,坚持到下班才和工友们一道升井。升井后,他一个人到医院缝了几针,连工伤假条也没拿,第二天又下井了。由于他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

  赵禧林是王封矿一名普通电工,为了提高自己,他选择通过焦作矿院6年函授班继续深造。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难忍,坐着听不成课,趴着痛感才能消失。无奈只好与老师商量,从第二学期起,老师特许他趴着做考试卷。

  在毕业设计中,赋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赵禧林,运用大学6年所学的知识,一口气出了3个方案,其中有一项就是日后成为华飞电子公司拳头产品的运输机随机控制系统。后来,他成为运输机随机控制系统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焦作煤矿青年就是这样从崇尚先进起步,到成为先进,最终成为企业的管理者。这里,党团组织的启发、培养、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始终如一地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是焦作煤矿几十年如一日的光荣传统,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每年都会推选出自己的先进人物,把“学身边的典型”当作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激发青年矿工的上进心和荣誉意识,形成了整个企业浓厚的赶超先进的环境氛围。